日期:2024-08-13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工智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年2月,OpenAI推出了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工智能生成器Sora,它可以生成高质量视频。这种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利用基本的文本提示来生成长达60秒的视频,但与所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一样,模型的训练方式和训练数据的组成是令版权人担忧的。这种工具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影响令人担忧,因为在公开使用该工具之前,必须解决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因此,OpenAI已经开始与立法者和艺术家进行对话。
由于人工智能生成的歌曲具有广泛传播的特点,唱片公司也已经陷入了艰难的境地,因为他们要捍卫自己拥有许可权的大量版权作品。同样,艺术家的处境也十分艰难,因为在使用他们的声音来训练生成模型时,他们几乎得不到任何保护。
行业亟须新的授权结构
人工智能模仿既有音乐所带来的挑战在最近各大唱片公司与著名人工智能音乐生成器服务公司Udio和Suno AI之间的冲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两项服务都为用户提供了通过简单文本输入生成广播长度歌曲的机会。今年6月,环球音乐集团(UMG)与其他主要唱片公司合作,在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分别起诉Udio和Suno AI直接侵犯版权。这两起诉讼的主要焦点都集中在使用训练数据来训练其人工智能模型上。根据诉状,向Suno AI的服务提供“James Brown 1965 soul rhythm & blues funk i feel good”的提示,生成的歌曲与版权作品“I Feel Good”极为相似。唱片公司还提供了许多其他例子,他们声称这些生成服务的模型是根据其艺人的歌曲集训练出来的。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在生成一首与雪儿的“Believe”相似的歌曲的测试中,输入了一个自定义提示和一段歌词,结果生成了一首与原副歌几乎一模一样的歌曲。UMG认为,能够产生与版权作品相似的声音或相似的歌词表明,该模型正是在这些版权作品的基础上训练出来的。尽管Udio辩称训练数据属于商业机密,但很难否认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与唱片公司拥有版权的歌曲之间的相似性。
事实上,无论是Udio还是Suno AI,都没有对其训练数据使用版权作品提出异议。根据诉状,Suno AI的首席执行官声称,该服务是在混合了专有数据和公共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训练的。Udio也发表了类似的声明,称他们的模型是在从互联网上抓取的公开数据基础上训练出来的。两家公司都声称,他们在训练数据中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属于合理使用。
唱片公司不同意这一观点,声称合理使用只适用于人类表达。因此,他们声称人工智能生成的歌曲不能被视为人类表达。Udio和Suno AI很可能不同意这一观点;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人工输入,它们的服务就无法生成歌曲。这两种论点造成的对立引发了重要的法律问题,而这些问题超出了诉讼双方的范畴。例如,人工智能在什么时候会从人类表达——输入,转变为人工生成内容——输出?目前法院是否会选择解决这个问题还未可知。
未来许可模式备受期待
唱片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其歌曲的授权,一个可能的途径是唱片公司很可能感兴趣的途径,就是授权将版权作品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数据。目前,在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和人工智能模型输出的变革性之间,存在着持续斗争。在我们等待法院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行业可能会被推向一个新的许可结构。
当人工智能公司和音乐家携手合作时,其结果可能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创新产品。2023年,YouTube公布了一项名为Dream Track的新工具,允许创作者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流行歌手的克隆声音制作短歌。在宣布该项目时,有9位艺术家同意参与,允许克隆他们的声音。版权保护用于保护歌曲的歌词和音乐,但法律尚未发展到保护艺术家的声音。
无论如何,YouTube直接从UMG获得了就艺术家的声音进行模型训练所需的内容许可。根据双方的协议,参与的艺术家很可能会因为使用其克隆声音而生成的歌曲获得补偿。这项新的许可计划为人工智能公司开发新模型提供了保护,同时也为人类创作者提供了适当的补偿。
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责编: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