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黑龙江省版权保护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是
黑龙江省版权保护协会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正当其时

日期:2025-09-16

  当前,我国正加速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构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矩阵”,为知识产权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作为传播知识产权文化的前沿阵地,知识产权博物馆依托展览展示、科普教育等多元化形式,能够生动诠释知识产权与创新的共生关系,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升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意识,从而有力支撑创新发展,赋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战略价值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是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知识产权博物馆可以系统展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的演进脉络与保护体系(如知识产权法院设立、行政执法强化)的不断完善,彰显制度优势;同步呈现知识产权申请授权量跃升及全球影响力拓展,实证我国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从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的辉煌历程,增强公众认同感与信心。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是完善现代博物馆体系的特色化实践。知识产权博物馆以其鲜明的主题定位与专业特色,填补专门化知识产权主题博物馆的空白,丰富了博物馆类型谱系,其与历史馆、艺术馆等互为补充,共同构建多元立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融合科技与文化元素,展现现代科技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层互动,为博物馆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是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的核心载体。知识产权博物馆的核心使命是让凝结创新智慧的成果“开口说话”。其可通过展示知名企业的品牌故事与商标文化内涵,揭示商标作为企业文化与价值象征的意义;展示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如热门影视、畅销书籍)的创作过程与版权保护实践,阐释版权对文化繁荣的激励作用。由此,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文化氛围。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是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重要环节。知识产权博物馆能够直观呈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各环节的典型案例、关键节点与实物见证(如科研手稿、成果转化案例、经典维权案件、服务机构工作流程)。通过全链条展示,深化公众对知识产权体系的理解,提升其参与和支持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是提升全民知识产权意识的创新平台。针对“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问题,知识产权博物馆以其直观、互动、体验式优势,成为理想平台。博物馆可运用VR/AR等技术模拟侵权维权场景;举办知识竞赛、讲座、工作坊;针对青少年设计发明创造展示、创意绘画、商标设计、传统工艺体验(如活字印刷)等活动,从小根植创新思维与知识产权意识。

  功能定位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是打造创新成果展示的“全景之窗”。知识产权博物馆应全方位展现我国以专利支撑的创新型经济、以商标支撑的品牌经济、以地理标志支撑的特色经济、以版权支撑的文化产业、以数据知识产权支撑的数字经济的卓越成就。内容涵盖重大科技突破、专利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老字号传承创新与新兴品牌崛起;地理标志对地方经济与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影视、音乐、动漫、游戏等版权产业蓬勃发展;数据知识产权立法探索与实践应用。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是构筑创新演进历程的“立体档案”。作为“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知识产权博物馆应系统梳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脉络,记录重大科技创新历程:溯源古代发明创造中的智慧火花与保护雏形;勾勒近现代制度引入、初创、完善及新时代辉煌的轨迹;重点记录载人航天、深海探测等重大工程中的知识产权实践,保存珍贵的技术报告、专利证书、科研笔记,构建中国创新发展的历史记忆库。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是搭建创新文化传播的“教育殿堂”。知识产权博物馆须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创新展教方式,开发分众化项目:面向青少年设计趣味互动项目,面向成年人举办专题讲座,解读政策趋势,提供战略指导与保护运用建议,面向老年人开展识别侵权、维护权益科普活动,使其真正成为“一所大学校”。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是构建创新要素汇聚的“交流枢纽”。知识产权博物馆应成为链接创新主体、融汇创新资源的关键节点:定期举办专题展览,促进产学研对接与成果转化;组织高水平学术研讨,聚焦前沿议题;搭建成果发布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展示中国创新成就,提升国际话语权,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实施路径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应突出专业特色与地域优势,避免同质竞争。各地应结合区域创新禀赋与产业特点建设知识产权专题馆:浙江义乌可聚焦小商品知识产权的全球化之路;四川成都可依托中医药资源,展示专利技术与传统方剂保护;重庆可深挖“涪陵榨菜”等地理标志与品牌的发展;广东深圳可突出电子信息产业,展示芯片设计、智能终端等成果。唯有立足本土、彰显特色,方能塑造知识产权博物馆独特吸引力与持久生命力。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要创新展陈方式,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增强传播效能。比如利用 VR/AR技术将抽象专利技术可视化、场景化;运用全息投影生动演绎商标品牌历史;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活化品牌故事;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目标。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要整合多方资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模式,构建协同机制。政府应强化顶层设计、政策保障与资源统筹;企业通过捐赠核心展品(专利产品、技术资料、品牌故事)、赞助活动、合作办展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学术支撑、人才培养及成果展示。借鉴“数字敦煌”经验,建设数字博物馆,实现线上线下资源融通共享。

  建设知识产权博物馆要着眼长远发展,完善运营体系。各地需建立可持续机制:强化藏品征集与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并挖掘其文化价值;创新服务与造血模式,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提供专业咨询等增值服务;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培训并吸引专家参与管理。唯有构建征集研究、展品展示、创新服务、专业人才于一体的运营体系,知识产权博物馆建设方能行稳致远。苏平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责编:牟研

二维码
黑龙江省版权保护协会
业务主管单位: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黑龙江省版权局
社会登记管理机关: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ICP备20004382号-1
Copyright © 2020 黑龙江省版权保护协会版权所有